新聞熱線:0538-8582000

通訊員qq群:40376627

大眾報業(yè)集團主辦

首頁 > 娛樂

《大丈夫》將播 王志文 年齡大了,我不愿再較真

2014-01-22 10:44:00 作者:李小冉 王志文  來源:新京報
王志文:這個事情咱們就不說了,對別人、對女人做評價,本身就是一件很難的事情。王志文:的確大部分上海人對時間概念比較在乎,有當年那種殖民地文化的影響,人的素質、社會公德的在意程度會更好。

      表演默契

      感情戲精彩

      李小冉 王志文

      在很多人心中,王志文、陳道明、李幼斌等都屬于“戲骨型,但脾氣捉摸不定”的演員。上周,在浙江衛(wèi)視《大丈夫》的發(fā)布會上,王志文接受了新京報專訪,如今他受訪時的情緒主要還是靠“自律”,但他還是比工作人員更早地坐在了專訪間內。

      2月17日起,《大丈夫》將登陸浙江等四家衛(wèi)視及樂視網。劇中,王志文飾演的大學教授和李小冉飾演的時尚主編將有一段“尖果兒戲蒼孫”的故事,而生活中,太太也比他小八歲。王志文說,年齡在感情中并不是障礙,“兩個都是25歲的人,談戀愛難道就沒有障礙了?”

      幾千年沒答案,一部劇能給答案?

      在《大丈夫》小型媒體看片會上記者看到,劇中,王志文飾演的大學教授歐陽劍和李小冉飾演的時尚主編顧曉珺情投意合,尖果兒戲蒼孫的故事里,淚點與笑點齊飛。但在采訪中王志文表示,自己并不認可給該劇打上“老夫少妻”標簽。

      新京報:你很久沒有接戲了,為什么會接演這個?

      王志文:這個劇符合我那時的心情,我想拍比較輕松的東西,劇本也帶有喜劇色彩。再說我和姚曉峰(導演)很熟。

      新京報:如今你對角色的挑選標準是什么?

      王志文:我沒有特別選擇的角色類型,主要是看時間、檔期以及家里有沒有事,家里有事的話,我就先緊著家里的事。我對哪一類的戲情有獨鐘嗎?沒有,幾乎沒有。準確地說,每年我只有那么一段時間拍戲。我當爹了,媽媽身體也不是很好,上有老下有小的,很多時候只能先把家里事情處理好了。

      新京報:你之前說特別欣賞江珊、許晴和蔣雯麗。李小冉和她們比,怎么樣?

      王志文:這個事情咱們就不說了,對別人、對女人做評價,本身就是一件很難的事情。

      新京報:那你怎么看待劇中“老夫少妻”這個情況?

      王志文:我還真不認為這是老夫少妻,這就算嗎?我覺得只有老楊(指楊振寧夫婦)那種才算吧。我不關心“老夫少妻”,我關心的是,應該尊重每個人的感情。只要兩個人真誠相愛,就應該保護!澳闶歉蓡岬?”“你多大了?”這些問題重要嗎?

      新京報:不覺得年齡會有障礙?

      王志文:這個戲里,編劇寫得沒什么隔閡。兩個都是25歲的人,談戀愛難道就沒有障礙了?我和李小冉在劇中碰到的矛盾是人類幾千年來共同認知的問題,比如相愛容易相守難。

      新京報:那這個問題在劇中是怎么解決的?

      王志文:看完我們可以討論討論,這個問題幾千年都沒有答案,我拍一部電視劇能給你答案?給不了。

      生活中和老丈人像哥們

      2008年,王志文迎娶了比自己小八歲的陳怡嘉(原名陳堅紅)。在采訪中,聊起《大丈夫》中他和老丈人斗爭的故事,難免會聊到生活中的老丈人。王志文說,自己跟老丈人就像哥們,所以劇中使“陰招”只能“靠看人家電視劇琢磨”。

      新京報:歐陽劍吸引你的地方在哪兒?

      王志文:這只是我那陣子得空,我不像(有些演員)說的那樣激動啊興奮啊。這就是一個工作。

      新京報:相比于青春意氣的方言,你有沒有想過,現在的女性可能更加喜歡劇中“大叔”或者“好好先生”般的你?

      王志文:很多事兒啊,不能在一部電視劇里面找到普遍性。他不是好好先生,他有心理上和身體上的問題。通常,我愛上你了,我得讓你們家庭接受我,如果你父母不喜歡我、不接納我,那肯定得要說服對方吧。這個戲無非就是解決這個問題。

      新京報:所以我看到你和韓童生老師對戲很有意思。

      王志文:我挺喜歡,他的角色挺逗的。我是用來襯托他的,全劇充斥著我們兩個人的斗爭。

      新京報:你生活中有遇到這種情況嗎?

      王志文:現實生活中我和老丈人關系特別好,處得就跟哥們一樣。這不需要我有生活經驗,難道所有的演戲都要有生活中的經歷嗎,那還怎么演?

      新京報:劇中你對他還挺狠的。

      王志文:對付老丈人的“陰招”,一靠編劇,二靠看人家電視劇琢磨。電視里不是天天掐嗎,(生活里)感受不到,我就看幾段現學唄,都動刀子了,鬧成那樣,多橫。

      高爾夫培養(yǎng)自律;當爸爸后變隨和

      2008年結婚當年,王志文喜獲麟兒。近幾年,他拍戲越來越少,在采訪中他說,很多時候都是他接送兒子上幼兒園。工作人員也告訴記者,覺得王志文近一年來越來越和藹了。此外,他喜愛的高爾夫球也是一種磨練性情的運動。

      新京報:一年才拍幾個月的戲,其他時間都忙著打高爾夫嗎?

      王志文:是啊,大家(指合作對象)都知道我喜歡打球,經常會把這個考慮進去。孩子上幼兒園了也就沒事了,我每天上午送送,下午四點才去接他,中間是沒事的,可以去打打球。這可以稱之為合理安排。

      新京報:成績如何?

      王志文:成績?你是指桿數嗎?85桿吧。

      新京報:和姜文比呢?

      王志文:你覺得是我成績高還是低?(高吧?)哈哈哈,姜老師打得少,他有很多其他愛好,但我獨喜歡這個運動。尤其是最近這一年,他都在籌備自己的新戲(《一步之遙》),打得少,喊他也少。

      新京報:你們是在球場上邀約演《一步之遙》的嗎?

      王志文:沒有,我們打球前就是好朋友。參演是特別簡單的事,我碰到他了,他說,嘿,你來演這個誰誰誰,我說,好嘞。他說,你有時間嗎,我說,有啊。不就成了嘛。我很欣賞他,他的才華、為人處世的原則性以及執(zhí)著的精神,都是我的榜樣。

      新京報:高爾夫為什么吸引你?

      王志文:好玩。它能培養(yǎng)人的計劃性、自律,簡單一點,準時、專時專用,怎么打、怎么安排球位、打球順序都是講究。劇組也需要這種,計劃很重要,說12點開就12點開,人嘩啦啦12點半才來,全亂了。我一直在乎這些,打球之后更在乎這些契約精神了,這個運動,可能核心的東西和我的價值觀是比較融合的。

      新京報:“在乎守時”這一點很像上海人。

      王志文:的確大部分上海人對時間概念比較在乎,有當年那種殖民地文化的影響,人的素質、社會公德的在意程度會更好。

      新京報:那你當年來北京讀大學適應嗎?

      王志文:沒有適應的過程。那個時候特別希望離開家鄉(xiāng),你也是,對吧?在那個年紀,感覺周圍有很多禁錮、太多熟悉的東西,想去一個更新鮮感的地方。

      新京報:為什么后來會回到上海?

      王志文:母親年紀大了。母親老是惦記我,這是比較重要的一點。

      新京報:回上海過家庭生活后,有人說你變得隨和了?

      王志文:是這樣嗎?我聽著是一件好事,那就不錯?赡芫褪悄挲g大了,不愿意去較真地討論問題。而且有了孩子后,不希望他遭遇一些不愉快。做父親的感覺不錯,以后你也會有這種感慨的。

      曾想當記者,現在受訪盡量“自律”

      王志文小時候的理想是做記者,雖然后來的人生中曾有過“對媒體耍大牌”“用記者名片包口香糖”等新聞,但他認為自己只是“對不良媒體很失望,但不是對媒體失望”。即便如此,他也承認,如今自己受訪情緒主要靠“自律”。

      新京報:你這次是和江珊的第五次合作?

      王志文:唉?對。你還幫我算了啊。我和她還是那么沒距離感,熟悉、舒服。有一類好友,你不需要重新構建關系,多年不見,再次寒暄、說些不太著調的話。我倆就是“老夫老妻”,年輕時談戀愛,到成為夫妻,然后有孩子(指各部劇中),這個戲里變成了前妻。二十多年來,我倆一直是互相惦記著、掛念著的好朋友。微信還是很方便的,即便她帶著女兒在美國,一樣經常聊。

      新京報:她有和你說過一些移民后的價值觀或感受嗎?

      王志文:有,她有信仰了,她和我聊了。但她說了,這個不能和別人聊。每個人都需要一個解決積郁的渠道。

      新京報:你的方法是?

      王志文:我對事很敏感,但很快會過去。人活著無非就那幾件事,找到這幾件事的基本方法,那就行了。比如,工作的事情就不會帶回家了。年輕時會說,但現在就是“哦,就這樣啊,見多了”。也會再想一種最不好的情況,想到最低谷,那就行了。如果是自己的問題,自己受著;如果是別人的問題,就只能忍受。

      新京報:如果別人的事情太多了呢?

      王志文:那就離開。惹不起躲得起。

      新京報:但做這個職業(yè),比如,你今天還是得坐在這兒。

      王志文:是啊,所以我就會忍著。你看我也盡量在和你聊天、盡量在調整自己的心情,工作就是這樣。這就是我所說的“盡可能”。

      新京報:我聽說你小時候特別想做記者?

      王志文:對。我如果不是做了演員,肯定會去做一名記者。我小時候數理化很差,一上語文課就興奮。記者曾經是我的一個人生理想,后來讓位給了表演。我覺得做記者能主持正義、為人民利益呼吁,把最美的事情給人看,把最丑惡的事情披露出來。

      新京報:后來有沒有失望過?比如,曾和媒體鬧僵過。

      王志文:這么說也不對,我是對不良媒體很失望,但不是對媒體失望。我希望大家都是有良心的人,這都是靠自律,不能因為有部分壞人而不面對媒體。

      新京報:如果今天你是記者,你會怎么采訪王志文?

      王志文:我得先問問他喜不喜歡接受我采訪。如果愿意當然好,如果不愿意也不能強人所難,對吧?這是前提。像今天這種發(fā)布會,我和《大丈夫》劇組有契約,不得不來。既然來了,就只能盡量以不錯的心情來做,這也是我的自我調整、我的自律.(記者 吳立湘)

初審編輯:陶云江
責任編輯:聶艷艷



大眾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1、大眾網所有內容的版權均屬于作者或頁面內聲明的版權人。未經大眾網的書面許可,任何其他個人或組織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將大眾網的各項 資源轉載、復制、編輯或發(fā)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場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資訊散發(fā)給其他方,不可把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務器或文檔中作鏡像復制或保存; 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眾網的任何資源。若有意轉載本站信息資料,必需取得大眾網書面授權。
2、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大眾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大眾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 其真實性負責。本網轉載其他媒體之稿件,意在為公眾提供免費服務。如稿件版權單位或個人不想在本網發(fā)布,可與本網聯系,本網視情況可立即將其撤除。
4、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30日內進行。

 

本網特稿

重磅專題

泰安新聞

論壇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