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學院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激發(fā)學生學習熱情
思政課接地氣 學起來入心腦
近日,由山東省委高校工委主辦的首屆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比賽決賽落幕。泰山學院的劉艷麗、郭慰慰雙雙奪魁,包攬了全省思想政治理論課主干課半數一等獎。
作為新建本科高校的青年思政課教師,能從全省高校360多名參賽教師中脫穎而出,實屬不易!叭绾巫屗颊n‘入耳’、‘入心’、‘接地氣’是個亟待解決的難題,也是我們探索的重點。我們的做法是,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增強實踐環(huán)節(jié),發(fā)揮教師人格力量!碧┥綄W院黨委書記王慶功說。
用“助產術”代替滿堂灌
“正面戰(zhàn)場戰(zhàn)役規(guī)模大,影響大,殲敵多,犧牲將領多、級別高。”“我認為敵后戰(zhàn)場牽制了更多的敵人,游擊戰(zhàn)的作用更大些。”在思政課老師劉艷麗“全民族抗戰(zhàn)”案例分析課堂上,同學們正分組圍繞著“兩大戰(zhàn)場的作用”進行熱烈的討論。
劉艷麗老師成了“導演”,她適時插話詢問,像蘇格拉底運用的“助產術”,使學生一直處于亢奮之中。
“思想的碰撞引發(fā)了思考,抽象枯燥的理論課變得生動活潑起來,讓‘中國故事’真正走進了學生心中。”山東大學馬列學院院長周向軍教授評價說。
像這樣的“案例教學”,在泰山學院的思政課堂上已經開展多年!耙酝乃颊n,呆板而枯燥,老師照本宣科以及單純說教太多,我們真心喜歡這種上課方式,大贊!”這是一位同學給劉艷麗的留言。
“案例教學”只是泰山學院針對思政課內容“枯燥”、教學手段“傳統(tǒng)”、學生參與度低、教學效果不理想等問題,積極探索教學改革的有益嘗試之一。近年來,他們探索并形成了啟發(fā)式、互動式、研究式等教學方法,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和熱情,增強學生分析、判斷和解決問題的意識和能力。
項目化實踐變枯燥為生動
在思政課堂上,同學們正聚精會神地觀看自導自演的“感恩母校,紀念青春”主題視頻。這是該校王莉老師《思想道德修養(yǎng)與法律基礎》課的一個實踐教學項目,目的是“讓學生以青春的名義去思考、去探索”。
諸如此類的項目化實踐教學形式還有很多:“我在政策中”、“經典影評”、“萬里與農村改革圖片展觀感”、“農村留守兒童生存狀況調研”……一個個鮮活的選題、一份份有意義的調研、一次次親身實踐,同學們在廣闊的社會大舞臺中,加深了對國情和社會的了解,增強了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提高了適應社會、服務社會的能力。
“這種教學方式將傳統(tǒng)課程體系中的知識、內容設計為若干個實踐教學項目,圍繞項目組織教學,使學生在社會實踐中認清國情,陶冶道德情操!碧┥綄W院黨委副書記、院長秦夢華說。
記者翻開榮獲首屆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比賽一等獎的《中國近現(xiàn)代史綱要》實踐教學項目教材看到:一個個鮮活生動的項目串成了救亡圖存、振興中華的中國近現(xiàn)代史,徹底改變了過去那種教條死板的結論概述。
該校思想政治教育學院主要負責人劉明合告訴記者:“我們思政課四門主要課程都編輯出版了此類生動翔實、貼近學生的教材。”
做“經師”更要做“人師”
去年圣誕節(jié)前夕,思政課教師郭慰慰收到了一個大大的“平安果”,并附有一張字條:“敬愛的郭老師,您是我人生的恩師,在我感到無助的時候,是您給了我勇氣和力量……放心吧,老師,今后我會看得更遠,走得更穩(wěn)!”
送“平安果”寫“感恩條”的學生叫李雪(化名),她一度抑郁,甚至產生過輕生的念頭。有一天,郭慰慰批改學生作業(yè),她“讀出”了學生語言的異樣!拔野l(fā)現(xiàn)這位女生對父母有陌生、怨恨甚至敵對的情緒!庇谑,郭慰慰趕緊約到李雪,耐心地聆聽她的訴說。
原來,李雪因為家庭原因,自幼與奶奶生活,很少體會到父母的疼愛。有了弟弟后,更是感受不到家庭的溫暖。雪上加霜的是,和她感情很不錯的同學,因為一件瑣事和她鬧了矛盾。從此,她變得內向、敏感而脆弱。
郭慰慰了解這些情況后,就多次與李雪推心置腹地談心,了解她與父母的情感進展及學習狀況,并和同學們暗中幫助她,為她排憂解難。一個學期后,李雪感受到了學校大家庭的溫暖,她逐漸變得開朗活潑起來。
像郭慰慰一樣,泰山學院的思政課教師,人人都有個記事本,專門記錄學生的心理變化和心理訴求,用來幫助學生“學習上解惑、心理上解壓、生活上解困、就業(yè)上解難”,化解學生內心的困惑,塑造學生健全的人格。不僅做好傳道授業(yè)解惑的“經師”,而且做好大學生的人生導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