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熱線:0538-8582000

通訊員qq群:40376627

大眾報業(yè)集團主辦

首頁 > 首頁泰安新聞

“撐”起的藝術——歷經(jīng)風雨百余年寧陽木偶戲

2014-04-28 09:44:00 作者:劉小東  來源:中華泰山網(wǎng)
“笑爾胸中無一物,本來朽木制為身。衣冠也學詩文輩,面貌能驚市井人!编嵃鍢虻摹对伩堋纷志渲谐錆M了對當時社會的諷刺,同時也對提線木偶藝術做了惟妙惟肖的描寫。傀儡戲就是今天的木偶戲,而提起木偶戲就不得不提寧陽木偶戲,寧陽木偶戲是現(xiàn)存唯一的北方木偶,號稱“江北第一木偶”,作為家族傳承的民間藝術,到寧陽縣堽城鎮(zhèn)趙家塘村孫振濤這兒,寧陽木偶戲已經(jīng)傳到了第六代。

      “笑爾胸中無一物,本來朽木制為身。衣冠也學詩文輩,面貌能驚市井人!编嵃鍢虻摹对伩堋纷志渲谐錆M了對當時社會的諷刺,同時也對提線木偶藝術做了惟妙惟肖的描寫?軕蚓褪墙裉斓哪九紤颍崞鹉九紤蚓筒坏貌惶釋庩柲九紤颍瑢庩柲九紤蚴乾F(xiàn)存唯一的北方木偶,號稱“江北第一木偶”,作為家族傳承的民間藝術,到寧陽縣堽城鎮(zhèn)趙家塘村孫振濤這兒,寧陽木偶戲已經(jīng)傳到了第六代。

      風風雨雨傳承140多年

      據(jù)了解,寧陽木偶屬于杖頭木偶類,至今已有140多年的歷史,是從河北吳橋傳入的寧陽,孫振濤介紹,當時河北吳橋一家人到寧陽表演木偶戲,就在孫家吃住,后來老家有事,走的時候沒把木偶帶走,祖先孫方振就利用這些木偶和自己跟吳橋老藝人學到的東西開始了表演,也就一代一代傳承了下來。

      木偶戲經(jīng)孫家?guī)状税l(fā)展改進,經(jīng)歷了最初的全盛期、日本帝國主義侵略時的冷凍期、解放后的重生期到文革期間的被迫解散期,改革開放后,在當?shù)卣闹匾暫完P懷下,以孫氏傳人孫振濤為代表的民間藝人對寧陽木偶戲進行了搶救、革新,寧陽木偶戲又煥發(fā)出了新的生命力。

      “1959年的時候,寧陽木偶戲歸到了濟南市木偶戲劇團,1962年全國曲藝進京匯報演出,當時我父親、叔叔、哥哥都去了,受到了毛主席的接待,家中還有父親孫云清與毛主席的合影,這是他最為自豪的事情”,寧陽木偶戲傳承到孫振濤這一代,已經(jīng)是第六代了,有過輝煌的時候,也有過不為人知的艱辛。

      1982年,孫氏木偶劇團成立沒多久,孫云清在積勞成疾中與世長辭,彌留之際孫云清一段斷斷續(xù)續(xù)的話讓孫振濤一直無法忘記:“一定要保住木偶,那是幾輩人的心血汗水,咱家的木偶劇團受到過毛主席的接見啊!千萬要把它傳承下去啊!無論多苦多難!睂O振濤時常想起父親孫云清的話及照片上父親受到毛主席接見時那燦爛無比的笑容,正是對木偶戲的喜愛和父親的遺言,讓孫振濤一直堅持著木偶戲的表演,在孫振濤與妻子的努力下,2006年年底,寧陽木偶戲被定為省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

      孫振濤與妻子韓蘭英因木偶結緣

      孫振濤與妻子韓蘭英都是寧陽木偶戲的第六代傳人,兩人的姻緣也是因木偶戲而起。韓蘭英的老家在肥城汶陽,高中畢業(yè)后在老家的舞劇團當演員,1980年左右的時候,孫振濤的父親孫云清到肥城教木偶戲,韓蘭英就跟著學習。教了一年后,孫云清回到寧陽,韓蘭英不久也到寧陽繼續(xù)學習,就這樣孫振濤與韓蘭英相識并相戀。

      1987年,孫振濤和韓蘭英以木偶為媒,結為連理。然而新婚的喜悅還沒有散去,就迎來了全國縣級劇團大解散的浪潮,木偶又橫遭磨難。孫振濤說:“劇團解散的時候,東西都不讓拿走,后來我們夫妻倆用被子卷了兩個木偶頭帶出來,一直到現(xiàn)在!眲F雖然解散了,但孫振濤沒有停止過木偶戲的練功,同時也教孩子學習木偶戲。

      2006年全國發(fā)掘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的消息傳來,孫振濤夫婦激動得一夜未眠。為了讓木偶戲重新綻放出光彩,孫振濤和韓蘭英自費購買布料、木頭,找看過木偶戲的年齡大的人幫忙制作了木偶!拔覀兪峭婺九嫉,不會做,就找人幫忙,細致到一件衣服的袖子要用什么布料”,韓蘭英笑著說。1986年泰山東岳廟會的時候,孫振濤就曾經(jīng)到王母池進行木偶戲的表演,定為省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后,孫振濤夫婦每年都會到東岳廟會上表演幾天。就在今年剛結束不久的東岳廟會上,曾經(jīng)有外國游客出高價要購買木偶,但被孫振濤拒絕了,“沒了木偶,就沒法演出了,再說這是我們祖?zhèn)鞯臇|西,不能賣。”

      在孫振濤祖父那一代,寧陽木偶戲的主要劇種是山東梆子,現(xiàn)在則主要是豫劇,呂劇也能唱一些。為了跟上時代的腳步,在保留傳統(tǒng)劇目像是《王小趕腳》、《墻頭記》等的同時,孫振濤夫婦還在發(fā)展神話劇、兒童劇。在寧陽木偶戲的發(fā)展中,孫振濤逐漸把南北方的操控技巧結合了起來,既有內(nèi)操控也有外操控,“這樣表演起來效果也更好。”

      拿起木偶能表演,放下木偶能唱戲

      “凡是人能做到的動作,小木偶都能做出來!睂O振濤說,寧陽木偶最大的特點是內(nèi)操縱。傳統(tǒng)的寧陽木偶戲操縱桿是4根,這個特色也是全國獨一無二的,4根棍可以使木偶的動作等更豐富,也加大了操作的難度。記者了解到,在揚州、漳州等地盛行的木偶都是外操縱的,觀眾能看到操縱桿,而寧陽木偶戲木偶操縱桿藏在木偶衣服里面,觀眾看不到,木偶的動作變得更加細膩真實,不像外操控木偶表演時,讓觀眾感覺像在看皮影戲一樣。

      孫振濤告訴記者,他從小就很喜歡木偶戲,后來跟著父親祖父學習木偶戲,每次練功最少要兩個小時!氨硌輰庩柲九紤蚴紫纫谢镜奈枧_功力,唱、念、坐、打的基本功不能比一般的戲劇演員差”,孫振濤介紹,學會了唱戲還要學習操縱木偶,一招一式都要百般苦練,在臺上的時候要做到人和木偶形神合一,有的木偶腳上動作表現(xiàn)不出來,就要靠人來表現(xiàn),木偶的動作眼神到那兒,人的動作眼神也要到那兒,這樣才算做到了火候!氨硌輵蚯哪闷鹉九紒砭筒恢涝趺囱萘,但我們表演木偶戲的放下木偶就能像他們那樣上臺唱戲,可以說是一點都不差”,孫振濤自豪的說。

      為了方便演出,木偶戲的舞臺一般在一米五上下,這樣觀眾在臺前就看不到表演者,表演就更為逼真。孫振濤像記者描述了當年木偶劇團興盛時的情景:“劇團光木偶就有100多個,有西游記的全套布景和道具。劇團演出效果非常逼真,我記得有一場火焰山的場景,在下面的觀眾都以為真的著火了,第一排的觀眾都在擔心火會越來越大燒到他們。”

      寧陽木偶戲已有第七代傳人

      寧陽木偶戲木偶造型夸張逼真,根據(jù)人物需要,耳朵、舌頭、眼睛、胡須、手指等都可以活動,能表演粗獷豪邁的動作,對細致入微的動作也是信手拈來,比如端茶飲水、拔劍揮舞等等一系列的動作。木偶戲從制作到演出整個過程都對當時和后來的美術、雕刻、手工制作、音樂、表演、戲曲等藝術起到了繼承和發(fā)揚光大的作用。為推進木偶戲的革新,韓蘭英苦練四根棍的操縱技巧,練就了用木偶寫字的絕活!皩懽质巧暾埛沁z的那一年想到的,當時是先用毛筆蘸水在鏡子上練,不僅需要字寫的好,寫字的姿勢也需要正規(guī)美觀,好在我上學的時候練過毛筆字,有基礎”,經(jīng)過幾個月的練習,在胳膊疼的抬不起來后,韓蘭英終于練成了木偶寫字。

      申請非遺成功后,孫振濤夫婦以木偶為主體,把嗩吶、二胡、笙、戲曲等民間藝術結合起來,組建了泰安木偶戲藝術團,藝術團有十個人,成立后到曲阜、肥城、東平、濟寧等地表演過。孫振濤還教一些喜愛木偶戲的年輕人學習木偶戲,他希望在民間劇團多培養(yǎng)一些既會木偶戲又會其他表演的綜合性民間藝人。

      談起木偶戲的傳承,孫振濤表示難度很大,木偶戲賴以生存與發(fā)展的社會基礎已經(jīng)發(fā)生了變革,靠木偶戲已經(jīng)不能養(yǎng)家糊口。孫振濤讓自己的兒子孫曉東學習了醫(yī)學,同時把木偶戲當成一項愛好學習,“木偶戲不能放下,但也需要從事別的職業(yè)來有經(jīng)濟收入”。大學畢業(yè)后,孫曉東成為了一名醫(yī)生,但自幼接觸木偶戲的孫曉東對木偶也有一種難以割舍的情懷,“每次看到我父母舞動木偶的時候都感覺像是在表演人生,臉上的笑容也是平時難以看到的。”終于,喜愛木偶戲的孫曉東辭去醫(yī)生的職務,創(chuàng)辦富有古韻文化的酒店,做起了寧陽木偶戲的“代言人”,也成為了寧陽木偶戲的第七代傳人,F(xiàn)在孫曉東最大的愿望就是能把寧陽木偶戲推出寧陽,重建江北第一木偶的威名。

        原標題: “撐”起的藝術——寧陽木偶戲歷經(jīng)風雨百余年

初審編輯:陶云江
責任編輯:聶艷艷



大眾網(wǎng)版權與免責聲明
1、大眾網(wǎng)所有內(nèi)容的版權均屬于作者或頁面內(nèi)聲明的版權人。未經(jīng)大眾網(wǎng)的書面許可,任何其他個人或組織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將大眾網(wǎng)的各項 資源轉(zhuǎn)載、復制、編輯或發(fā)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場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資訊散發(fā)給其他方,不可把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務器或文檔中作鏡像復制或保存; 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眾網(wǎng)的任何資源。若有意轉(zhuǎn)載本站信息資料,必需取得大眾網(wǎng)書面授權。
2、已經(jīng)本網(wǎng)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nèi)使用,并注明“來源:大眾網(wǎng)”。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wǎng)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凡本網(wǎng)注明“來源:XXX(非大眾網(wǎng))”的作品,均轉(zhuǎn)載自其它媒體,轉(zhuǎn)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wǎng)贊同其觀點和對 其真實性負責。本網(wǎng)轉(zhuǎn)載其他媒體之稿件,意在為公眾提供免費服務。如稿件版權單位或個人不想在本網(wǎng)發(fā)布,可與本網(wǎng)聯(lián)系,本網(wǎng)視情況可立即將其撤除。
4、如因作品內(nèi)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wǎng)聯(lián)系的,請30日內(nèi)進行。

 

本網(wǎng)特稿

重磅專題

泰安新聞

論壇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