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熱線:0538-8582000

通訊員qq群:40376627

大眾報業(yè)集團主辦

首頁 > 首頁泰安新聞

新泰:"村民+合作社+企業(yè)" 致富道路把村莊當成企業(yè)經營

2015-11-09 08:35:00 作者:  來源:大眾日報
        □ 本報記者 姜言明 劉培俊

     

         本報通訊員 肖根法 李文英

     

      今年秋收時節(jié),住在社區(qū)里的新泰市谷里鎮(zhèn)于棗林村絕大部分村民沒人忙秋。村民說,他們的土地入股合作社了。村黨支部書記、土地股份合作社董事長于彬說,村民入股合作社的土地流轉給企業(yè)了。這些流轉給企業(yè)的土地上,現(xiàn)在生長著櫻桃樹、核桃樹。

        依靠集體力量找出路 

      于棗林村地處丘陵,土地瘠薄,一年只能種一季花生或地瓜,是典型的靠天吃飯,遇上旱年,連種子都收不回來。年輕些的村民多數(shù)外出打工。

      窮則亂。于彬說,村里曾經一年換過三次村黨支部書記。于彬當上村黨支部書記時,這個只有400多口人的小村,村集體欠債37萬元。先后養(yǎng)過豬種過藕,結果都失敗了。

      2006年,于彬經營了一家小廠子,經常到全國各地跑,在蘇南一個富裕小村,當?shù)厝烁嬖V于彬:他們能富起來,靠的不是個別人的單打獨斗,而是集體力量。

      “以前各自為戰(zhàn)的種地方式不行了,應該把土地集中起來,交給一個人或一家企業(yè)來經營!2008年下半年,于彬在黨員會上說出這個想法。于彬從全村選出15個有威望、有能力的村民,組成“摸底排查小組”,入戶了解村民是否愿意把土地流轉出去,結果有70%的村民愿意。通過做工作,最終有13戶村民愿意繼續(xù)種地。這些村民家地多,共有150畝。

        土地入股合作社要順應民意 

      在當?shù)卣膸椭?于棗林村引進了濟南一家企業(yè),這家企業(yè)在當?shù)爻闪⒘松綎|谷里高效農業(yè)科技示范園有限公司。

      愿意流轉自己土地的村民提出個條件:土地交給村集體可以,直接流轉給陌生人不行。于是在2010年10月,于棗林村成立了土地股份合作社。村里采取統(tǒng)一收回折股的辦法;村民以競價方式承包的村集體土地同樣收回,已交的承包費退還村民。除13戶村民外,收回的土地平均到村民頭上,人均2.1畝。合作社便以2.1畝為一股,為村民辦理股權證。

      于家棗林村土地股份合作社共有1536畝土地經營權。這些土地中,除了村集體的120畝開荒地、本村144戶村民880畝土地外,還有外村60來戶村民的536畝土地。合作社與涉及到的200多戶農民逐一簽訂合同,不同的是,與本村村民簽的是土地入股合同,與外村村民簽的是土地流轉合同。合作社一年一畝地支付農民500元,本村的叫入股分紅,外村的叫流轉費用。

        土地流轉更要嚴格把關 

      山東谷里高效農業(yè)科技示范園有限公司投進去1000多萬元,干了整整一年。一年后,土地深翻80厘米后統(tǒng)一整平,建設了30多公里生產路,新建4座、改建3座小水庫,打了兩眼機井,全部地塊實現(xiàn)微灌。農業(yè)公司在平整的土地上栽下櫻桃樹、核桃樹。

      櫻桃園、核桃園需要人打理。于棗林村土地股份合作社在與農業(yè)公司簽訂流轉合同時就明確規(guī)定:農業(yè)公司需要人手,必須經由合作社成立的勞務公司統(tǒng)一派遣,農業(yè)公司一年支付給勞務公司2萬元服務費。勞務公司在派遣時,優(yōu)先選用把土地交給合作社的農民,一天50元錢,一個月干滿26天外加200元的全勤獎。

      2013年,合作社建起包裝箱廠,到現(xiàn)在,一年已有了30萬元的純利!按寮w入股合作社的120畝開荒地,一年還能收入6萬元。這些都是村集體的收入。”于彬說。緊接著在上級的支持下,于棗林村在公路邊規(guī)劃出社區(qū),當年建樓,當年搬遷入住。村民住在水電暖配套齊全的樓房里,讓前來走親戚的其他村農民羨慕不已。

      谷里鎮(zhèn)黨委書記李玲說,現(xiàn)在,有6家農業(yè)開發(fā)類公司,提出大面積、整塊流轉谷里鎮(zhèn)的土地,總面積達3萬畝。有一家公司已經育好了梨樹苗,今年春節(jié)前必須幫其流轉到1萬畝土地!艾F(xiàn)在,從鎮(zhèn)干部到村干部,都在忙著土地流轉的事。這也是能改變谷里鎮(zhèn)農村面貌的大事。”李玲說。

      這里土地流轉的速度,趕不上農業(yè)開發(fā)企業(yè)要地的速度。正因為如此,谷里鎮(zhèn)對成規(guī)模的土地流轉都要嚴格把關,尤其是土地資源保護方面。

      “我們在探討實行土地資源保護保證金的辦法,流轉到期交還給農民的土地,只能更好,絕不能變差!惫壤镦(zhèn)鎮(zhèn)長范育民說。

     

初審編輯:陶云江
責任編輯:趙偉



大眾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1、大眾網所有內容的版權均屬于作者或頁面內聲明的版權人。未經大眾網的書面許可,任何其他個人或組織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將大眾網的各項 資源轉載、復制、編輯或發(fā)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場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資訊散發(fā)給其他方,不可把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務器或文檔中作鏡像復制或保存; 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眾網的任何資源。若有意轉載本站信息資料,必需取得大眾網書面授權。
2、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大眾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大眾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 其真實性負責。本網轉載其他媒體之稿件,意在為公眾提供免費服務。如稿件版權單位或個人不想在本網發(fā)布,可與本網聯(lián)系,本網視情況可立即將其撤除。
4、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lián)系的,請30日內進行。

 

本網特稿

重磅專題

泰安新聞

論壇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