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熱線:0538-8582000

通訊員qq群:40376627

大眾報業(yè)集團主辦

首頁 > 首頁泰安新聞

寧陽縣撥動“愛的琴弦”奏響尊師重教“主旋律”

2015-09-18 09:14:00 作者:  來源:大眾網(wǎng)
寧陽縣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十八屆三中、四中全會和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堅持以人為本,德育為首,以“最美教師”評選活動為契機,結合幸福黨員領航等師德師風活動,巧織幸福網(wǎng),在“愛的琴弦上”奏響尊師重教“主旋律”。

       

       

       

       

       

      大眾網(wǎng)泰安9月18日訊 寧陽縣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十八屆三中、四中全會和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堅持以人為本,德育為首,以“最美教師”評選活動為契機,結合幸福黨員領航等師德師風活動,巧織幸福網(wǎng),在“愛的琴弦上”奏響尊師重教“主旋律”。

      一是甘當“故事”與“溫度”的墩子,讓文明成為習慣。圍繞“改革、建設、提質”三大核心任務,寧陽縣教育局積極貫徹縣委、縣政府深化教育改革加快教育內涵發(fā)展的“30條”,以人文精神為抓手,乘勢推進“幸福校園” 建設,開展“文化潤心”工程,推進人才強校戰(zhàn)略,狠抓教師隊伍建設,夯實人才培養(yǎng)基礎,積極啟動寧陽縣首屆最美教師評選活動,活動歷時1年,主要是通過發(fā)動引導群眾,充分挖掘和展現(xiàn)為寧陽教育發(fā)展默默奉獻的道德典型和感人故事,最終評選出寧陽縣十大“最美教師”。通過層層遴選,寧陽實驗中學“陀螺媽媽”黨文東,華豐鎮(zhèn)中心小學教師“愛心天使”王建霞等10人榮獲寧陽縣首屆“最美教師”稱號,寧陽二中崔慶龍、寧陽六中李敏老師等10名教師獲“最美教師”提名獎。先進事跡通過《寧陽讀本教育周刊》、寧陽縣電視臺、寧陽縣教育局網(wǎng)站、寧陽教育微信公眾平臺等媒體相繼進行報道。全縣各學校以“最美教師”評選活動為契機,通過“向身邊的榜樣看齊”、“尋找課改探路先鋒”、“群眾路線閃光格言”等形式,充分發(fā)揮先進典型引領示范作用,形成比境界、比愛心、比師表、比禮儀、比素質、比團結、比心態(tài)、比奉獻、比業(yè)績、比業(yè)務、比學習、比進步、比創(chuàng)新的濃厚氛圍。

      二、播灑“故事”與“溫度”的種子,讓高尚成為自然。全縣牢固樹立民生為先的理念,各學校充分利用“黨員示范崗”“青年文明號”等服務品牌,廣泛組織開展“專題大討論”“基層大走訪”“崗位大練兵”“服務雙帶動” 創(chuàng)先爭優(yōu)活動,通過定期開辦幸福成長論壇,組織評選幸福學生、幸福教師、幸福班級、幸福家庭,在校園中發(fā)掘艱苦奮斗、自強不息、奮發(fā)進取、無私奉獻的感動人物,大力宣揚師德師風先進經(jīng)驗和先進事跡,引導廣大教師內強素質外樹形象,不斷豐富師德建設內涵,以先進的事跡感染人,以進取的精神激勵人,以榜樣的作用引導人,不斷掀起文化頭腦風暴,使校園真正成為了“涵養(yǎng)精神的家園,強健體魄的樂園,幸福成長的田園”。寧陽縣第二小學結合局黨委提出的“學習桑愛英先進事跡,爭做四有好老師”活動方案,落實了“一場報告,一篇心得,一次演講,兩個結合,一次交流會”系列活動,大力倡樹教師社會公德、職業(yè)道德、家庭美德和個人品德建設,為校園注入“家校情、師生情、親子情””,形成“愛心獻社會 真情暖人心”社會主旋律。寧陽二中、寧陽九中、寧陽二十四中開展了“鑄師魂,揚師德”師德教育大討論活動。寧陽實驗中學、泗店鎮(zhèn)中心小學積極開展了“愛滿校園,情傾未來”師德師風演講比賽活動。各學校積極探索幸福教育黨員領航活動,以惠民為中心,打造“紅旗窗口”;以教學改革為中心,打造“優(yōu)質窗口”,以感恩教育為中心打造“文明窗口”。全面開創(chuàng)寧陽教育改革發(fā)展的新局面。

      三、培育“故事”與“溫度”的林子,讓春風育滿人間。全縣黨員教師甘做“探路先鋒”,通過率先垂范,奮勇趕超,修煉一顆柔軟心,修得一雙智慧眼,修煉一腔寬容懷,修煉一手絕活兒,修煉一副擔當肩,大家以前所未有的精神、負重前行的毅力、敢作敢為的魄力,破解改革發(fā)展難題。通過黨員立標,幸福導航,以黨情送溫情,用黨心換民心,催發(fā)管理崗位“一名干部一面旗幟,爭做管理行家”、教學崗位“一名黨員一塊牌子,爭做育人能手”、服務崗位“一名職工一個窗口,爭做服務標兵”的生動局面。寧陽二十中確立了“為學生的幸福人生奠基”的辦學理念,倡導以人為本的服務型管理模式,學校大力開展了“善待工作,善待同事,善待學生,服務為先”的教育管理活動,校長為干部服務、干部為教師服務、教職工為學生服務,形成了“幸福成長”、“幸福工作”、“幸福探究”的內涵文化新格局。寧陽第二小學的實夢文化、寧陽二十四中“美啟愛導”文化、寧陽實驗中學“做人教育”文化、寧陽二十五中的“感恩教育”、磁窯鎮(zhèn)實驗小學的“1346春雨生態(tài)德育”、華豐鎮(zhèn)中心小學的“習慣養(yǎng)成教育”,泗店鎮(zhèn)大孟小學的“勵志教育”,營造出風清氣正、積極向上的校園氛圍,收到了“春風化雨、潤物無聲”的良好效果。在寧陽,“教育發(fā)展均衡化”、“教學改革科學化”、“觀課慕課可視化”、“教學管理精細化”、“惠民服務便捷化”——璀璨耀眼!尊師重教、尊重知識、尊重人才、人才強教——熠熠生輝!

初審編輯:陶云江
責任編輯:聶艷艷



大眾網(wǎng)版權與免責聲明
1、大眾網(wǎng)所有內容的版權均屬于作者或頁面內聲明的版權人。未經(jīng)大眾網(wǎng)的書面許可,任何其他個人或組織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將大眾網(wǎng)的各項 資源轉載、復制、編輯或發(fā)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場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資訊散發(fā)給其他方,不可把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務器或文檔中作鏡像復制或保存; 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眾網(wǎng)的任何資源。若有意轉載本站信息資料,必需取得大眾網(wǎng)書面授權。
2、已經(jīng)本網(wǎng)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大眾網(wǎng)”。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wǎng)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凡本網(wǎng)注明“來源:XXX(非大眾網(wǎng))”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wǎng)贊同其觀點和對 其真實性負責。本網(wǎng)轉載其他媒體之稿件,意在為公眾提供免費服務。如稿件版權單位或個人不想在本網(wǎng)發(fā)布,可與本網(wǎng)聯(lián)系,本網(wǎng)視情況可立即將其撤除。
4、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wǎng)聯(lián)系的,請30日內進行。

 

本網(wǎng)特稿

重磅專題

泰安新聞

論壇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