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熱線:0538-8582000

通訊員qq群:40376627

大眾報業(yè)集團主辦

首頁 > 首頁泰安新聞

王德全:20余年攝影路 演繹“泰山不了情”

2015-09-08 10:15:00 作者:王迅  來源:齊魯網(wǎng)
今年年初,一本圖文并茂的《中華泰山》畫冊問世,書中文字65000余字、168幅圖片和168段圖片配文,全面地展現(xiàn)了泰山風光和文化,融合成為一本泰山文化的的普及書。

      今年年初,一本圖文并茂的《中華泰山》畫冊問世,書中文字65000余字、168幅圖片和168段圖片配文,全面地展現(xiàn)了泰山風光和文化,融合成為一本泰山文化的的普及書。而書中圖片的拍攝者,就是從影20余年的攝影家王德全。

    1-泰山攝影家-王德全-.jpg-(152)

      泰山攝影家王德全

      與山結(jié)緣 “有眼不識泰山”

      作為地地道道的泰安人,王德全回憶,自己第一次攀登泰山在小學五年級,那年泰山天街正進行大規(guī)模的古建筑修繕,他便和小伙伴們每人身背兩塊青磚,從山腳沿著七千級盤道爬上了山頂。時光一晃三十多年了,沒曾想他的酷愛竟與攀登泰山結(jié)下了緣。從最初身背單反,到今天肩負幾十斤重的大畫幅,泰山古道與松林峭崖留下他上百次行攝的身影,在方寸之間也有了數(shù)萬張的泰山影像,拍出心中神圣的泰山成了他攝影之路上最高的追求和夢想。

      20年的潛心創(chuàng)作,他收獲了2萬余幅彩色反轉(zhuǎn)片,編輯了40余種泰山攝影書集,從國家出版的《中國》畫冊,到泰山申報世界地質(zhì)公園、中國非遺、中國書法名山,從五元人民幣上的泰山背景圖案,到許多國畫大師筆下的雄偉泰山,都大量取材于他的攝影作品,同行們稱他為“泰山攝影第一人”。20多年對泰山的鐘情卻使他深深感到,對泰山了解的越深,拍得越多,走得越近,越發(fā)覺得泰山是一本讀不完的書,閱不盡的卷,拍不完的影,在泰山面前,永遠是“有眼不識泰山”!

      王德全主持編輯出版的攝影作品

      腳踏實地 “泰山壓頂不彎腰”

      “拍好泰山太難了!”王德全說。泰山是座風景山,但更主要還是一座文化山,精神之山,用形象的攝影語言來表現(xiàn)歷史時空、文化遺跡和精神崇拜,的確是困難的。因此,無數(shù)攝影家放棄了泰山而行攝于邊陲,而他卻始終把鏡頭定格在了泰山,憑借著泰山挑夫攀登十八盤的那種韌勁,我艱辛而不停頓地向泰山攝影的最高峰攀登。

      從影20多年來,王德全懷著一定要拍出心中的泰山這一夢想,不圖名利,耐住寂寞,腳踏實地,用發(fā)現(xiàn)的眼睛,文化的思維,記錄著泰山的自然與人文。冬去春來,只要有適合的氣象條件,他便毫不猶豫背起幾十斤重攝影器材,艱苦跋涉在泰山上下。冬天大雪封山后,進山公路封閉,索道停運,為了心中想象的夢景,毅然徒步往返;夏天冒著狂風驟雨,只身一人站在峭壁上完成月觀峰被閃電擊中的震撼一刻;為了拍到最美的泰山云海日出,他幾十次趕早守候在泰山極頂;也為了拍好桃花源的彩石溪,不小心被滑落的石頭砸傷了腳趾,整個指甲蓋變成了青紫色,仍強忍著繼續(xù)站在冰冷的溪流中,事后落下了趾殘;還有多少個不眠之夜,懷抱泰山典籍,尋找泰山文化的源脈,為泰山攝影充足文化的底氣......20年下來,有數(shù)不清的驚險故事,有常人體驗不到的痛苦,有成功有失敗,更有無窮的歡樂,他認為,這便是拍攝泰山的魅力所在。正有了這種執(zhí)著的精神,才會舍得投入精力財力,才會處理好工作、家庭與攝影的關(guān)系,才會在困難、痛苦和委屈中有“泰山壓頂不彎腰”的氣度。目前,他出版大大小小的書籍、畫冊、折頁不下150本,刊發(fā)過的攝影作品有兩三千幅。所拍攝的新聞圖片曾多次獲得國家級和省級的新聞圖片新聞一等獎。

    3王德全攝影作品多次在海內(nèi)外雜志上發(fā)表_DSC3666-(2)

      王德全的攝影作品多次在海內(nèi)外雜志上發(fā)表

      除了攝影外,王德全在文學方面也頗有造詣,寫的最多的,也是關(guān)于泰山的新聞。他告訴記者,“文學和攝影像泰山上的姊妹松一樣,密不可分。圖片可以直觀地表達文字難以形容的感受,而配文可以給圖片增光添彩!痹谶@本《中華泰山》畫冊中,他為168幅精選圖片配上短小精美的配文,讓讀者身臨其境“游”泰山。

      探尋新路 “挾泰山以超北!

      多年的泰山攝影經(jīng)歷讓王德全深刻地體會到,拍好泰山題材,不能走一般風光攝影的老路,要有“挾泰山以超北海”的膽量和境界,才能找到表現(xiàn)好泰山的密匙。

      王德全認為,拍好泰山,首先要從泰山文化功課做起,從泰山的起源、地質(zhì)地貌的形成、五岳獨尊地位的確立、帝王封祭、黎民朝拜、儒釋道三教融合、文人詠頌、墨客狂書、中華精神、世界大同等方面進行梳理,對泰山的古建、石刻、地形地貌、松石泉韻、宗教信仰、民俗旅游等有形的視覺形象進行剖析研究,從中尋找出拍攝的靈感,這樣所拍出的作品才為泰山。

      經(jīng)過多年的摸索實踐、學習思考,他逐漸明晰了拍泰山的思路和切入點,形成了自己的風格。如表現(xiàn)泰山精神,用泰山挑夫、迎風傲雪的泰山松、萬人登泰山、古稀老人爬泰山、殘疾人登泰山、十八歲成人泰山宣誓禮等鏡頭來表現(xiàn)中華民族堅忍不拔、勇攀高峰的精神。選取十八盤、云海日出、五岳獨尊石刻、天街等作為拍攝重點,運用季節(jié)、光線、鏡頭和人文環(huán)境的變換,進行重點創(chuàng)作。在每次按動快門之前,作品的用途和預想的效果早已在他的心中形成。有時天公不作美,難以出大片,他就把鏡頭對準景物的局部和不同的游人。“在泰山上拍出震撼的力作,并非不講究技法,仍要主題突出、內(nèi)涵深刻,講色彩、影調(diào),有節(jié)奏、韻律,選特殊的氣象!彼恢刈邉e人家的老路,而是用心去行攝泰山,記錄下無數(shù)的精彩瞬間。

      1996年,由山東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泰安市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山東電視臺、泰安電視臺組織攝制的電視系列片《中華泰山》開機,邀請了40多名中國歷史文化名家參與拍攝,歷時3年,以泰山文化為脈絡,系統(tǒng)闡釋了泰山文化在中華文明起源、演進和發(fā)展中的作用。而王德全作為電視系列片《中華泰山》的制片人,為該片的篇拍攝制作,做出了巨大貢獻。該片在中央電視臺、全國各省市衛(wèi)視臺和海外中文電視盛播后,引起強烈反響,入選國家精品工程并榮獲中國電視金鷹獎。此外,他參與拍攝制作的電視系列專題片 《到中國,游泰山》 、《天下第一山》 、電影形象片《天下泰山》等,在國外頻道播出后,曾在國外掀起了一股“泰山熱”。

      任重道遠 “責任重于泰山”

      在自己泰山攝影取得成就的同時,王德全也表示了自己對泰山攝影現(xiàn)狀的擔憂,他告訴記者,全國影展已經(jīng)舉辦了24屆了,沒有一幅泰山的作品入選;攝影家走西藏新疆壩上草原,甚至千里奔波拍婺源的油菜花,卻冷落了泰山;首屆泰山國際攝影大獎賽參賽不足百人,泰山上下找不出三種泰山畫冊;在國際影展、在中國各路影展、在平遙攝影節(jié),看不到雄偉的泰山;作為讓歷代帝王折腰、讓百姓默念的泰山,卻沒有成為攝影人向往的天堂!笆侵腥A名山第一的名氣太小了,還是人們的審美情趣變味了,是過億的攝影隊伍太大了,還是泰山四百萬游客太多了,是泰山文化太博大了,還是民族的精神家園不要了,我想都不是,那為什么泰山攝影沒有與泰山齊名呢,值得深思!”

      20年來,王德全一直把泰山作為攝影的主題,積累了數(shù)萬幅泰山圖片,但真正運用攝影手段表現(xiàn)好泰山文化卻是遠遠不夠的!耙驗樘┥讲粌H是一座風景山,更主要的是一座文化山、精神之山,用形象的攝影語言來表現(xiàn)歷史時空、文化遺存和精神崇拜,的確是困難的,今后還需要走很長的路。我堅信,只要有泰山的擔當精神,有泰山挑夫勇攀十八盤的那股韌勁,一定會不斷登上泰山攝影的新高度。”

      “責任重于泰山!我的泰山攝影之路很漫長,我們攝影人的泰山攝影責任也很重,這本《中華泰山》畫冊,也僅僅是對泰山的初瞻,如果有點自信的話,那就是在這本畫冊付梓之際,正是我們攀登泰山文化新高度的開始,希望能有一天,泰山能成為真正的世界攝影天堂!彼f。

初審編輯:陶云江
責任編輯:聶艷艷



大眾網(wǎng)版權(quán)與免責聲明
1、大眾網(wǎng)所有內(nèi)容的版權(quán)均屬于作者或頁面內(nèi)聲明的版權(quán)人。未經(jīng)大眾網(wǎng)的書面許可,任何其他個人或組織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將大眾網(wǎng)的各項 資源轉(zhuǎn)載、復制、編輯或發(fā)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場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資訊散發(fā)給其他方,不可把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務器或文檔中作鏡像復制或保存; 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眾網(wǎng)的任何資源。若有意轉(zhuǎn)載本站信息資料,必需取得大眾網(wǎng)書面授權(quán)。
2、已經(jīng)本網(wǎng)授權(quán)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quán)范圍內(nèi)使用,并注明“來源:大眾網(wǎng)”。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wǎng)將追究其相關(guān)法律責任。
3、凡本網(wǎng)注明“來源:XXX(非大眾網(wǎng))”的作品,均轉(zhuǎn)載自其它媒體,轉(zhuǎn)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wǎng)贊同其觀點和對 其真實性負責。本網(wǎng)轉(zhuǎn)載其他媒體之稿件,意在為公眾提供免費服務。如稿件版權(quán)單位或個人不想在本網(wǎng)發(fā)布,可與本網(wǎng)聯(lián)系,本網(wǎng)視情況可立即將其撤除。
4、如因作品內(nèi)容、版權(quán)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wǎng)聯(lián)系的,請30日內(nèi)進行。

 

本網(wǎng)特稿

重磅專題

泰安新聞

論壇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