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骨柔腸的“辦案能手”
法律的最終目的是什么?是懲罰還是教育?這是成為邊防警察后張海亮一直在不斷思考的一個問題。 “做人做事要將心比心,執(zhí)法工作更要將心比心。”這是張海亮平時經(jīng)常說的一句話。
2014年7月,轄區(qū)群眾姜某收購贓車,涉嫌掩飾隱瞞犯罪所得已被公安局立案偵查,要求這個所協(xié)助抓捕。在案件辦理過程中,張海亮了解到,姜某家庭生活貧困,母親年老多病,經(jīng)常住院,光醫(yī)藥費開支已將整個家庭拖累的貧困不堪。于是,姜某想做些小生意維持家用,但苦于沒錢購買新貨車,貪圖便宜便購買了贓車。案子雖然破了,但張海亮的心里久久不能平靜,既要打擊犯罪,更要扼殺犯罪源頭,這才是執(zhí)法的根本目的。于是,張海亮主動與姜某靠攏,開展教育談心、開導和鼓勵,并在轄區(qū)一養(yǎng)殖場為姜某找了一份工作。姜某也不負眾望,在養(yǎng)殖場虛心學習養(yǎng)殖技術。如今,他用自己的積蓄和學得的技術建起了一處養(yǎng)殖大棚,生活回到了正軌。
正是這種方式,讓違法犯罪者在感受到法律鐵面無私的同時,也體會到了執(zhí)法者的良苦用心,更得到了心靈的洗禮。在這種人性化執(zhí)法的感召下,他們都已成為遵紀守法的好公民,有的積極申請做法律宣傳活動的志愿者,有的還主動提供破案線索,成為了治安積極分子。
鐵面無私的“緝毒先鋒”
2014年11月,張海亮接到了匿名群眾舉報線索,有人聚眾吸毒。經(jīng)過連續(xù)幾個星期的摸排蹲守,逐步掌握了幾名吸毒人員的行蹤,破案條件日趨成熟。11月17日16時許,張海亮和同事們在土山鎮(zhèn)某公司內將吸毒人員焦某、姜某、王某抓獲,并當場提取冰毒疑似物一包,冰壺一個,電子稱重計一部。經(jīng)尿樣檢測,焦某、姜某、王某尿液檢測結果均呈陽性?粗鴰酌救嗣痪辛簟⒏脑,張海亮覺得自己連日來用在破案上的心血沒有白費。
在緝毒這個驚心動魄的戰(zhàn)場上,張海亮更是沖鋒陷陣、智勇雙全。去年,公安部開展了為期六個月的“百城禁毒會戰(zhàn)”行動,張海亮獨挑大梁,通過喬裝偵查、蹲點守候等多種偵查手段,共破獲涉毒案件21起,抓獲吸毒、販毒、容留他人吸毒等違法犯罪分子33名,并社區(qū)戒毒、強制隔離戒毒多名吸毒成癮人員,狠狠打擊了制、販、吸毒違法犯罪活動的囂張氣焰,凈化社會風氣,“緝毒先鋒”之美譽當之無愧。
勤勤懇懇的“老黃!
在同事眼中,張海亮就是個“老黃牛”,一心系在工作上,在崗位上兢兢業(yè)業(yè),任勞任怨。辦起案來,有時甚至整宿不睡覺,第二天還正常出警。由于老家是在山東泰安,張海亮常年住在單位,周末盡管休息一天,但他也閑不住,看到同事在辦案,他忍不住會上去幫一把。用他的話說:“其它的活我也不會干,就只愛干這一行!
參加工作三年來,每年大年三十張海亮都留下來值班。他總是說:“老同志都結婚了,過年應該陪著父母和老婆孩子,我單身一人沒有后顧之憂!苯衲甑某庖,張海亮為了配合市刑警隊抓捕過年悄悄潛逃回家的強奸在逃犯,硬是蹲守一天,終將逃犯抓捕歸案。
面對日漸復雜的社會治安形勢,張海亮清楚地認識到,要想干好工作,必須要有過硬的本領。只有勤學苦練,才能不斷提高自己業(yè)務技能,才能為干好本職工作打下堅實基礎。業(yè)余時間,他總是泡在書本里,刻苦研法律法規(guī)等方面的書籍,邊看邊記,功夫不負有心人,很多法律條文和典型案例他都熟記于心,成為所里公認的“法律通”。在2014年度司法部組織的司法考試中,他以412分的高分通過。
現(xiàn)如今,已經(jīng)取得司法資格證的張海亮繼續(xù)深造,又成功考取山東大學法律系在職研究生。他說自己才剛剛起步,他會無怨無悔地奮斗在自己熱愛的執(zhí)法崗位上,在扎扎實實的工作中追求人生價值,在勤勤懇懇地奉獻中踐行自己的入警誓言。(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