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熱線:0538-8582000

通訊員qq群:40376627

大眾報業(yè)集團主辦

首頁 > 首頁泰安新聞

鄒方臣:為清雅之氣駐足

2015-03-16 13:07:00 作者:齊玉新  來源:大眾網(wǎng)
鄒方臣的書法十年前我就見過很多,今天當我再次見到他新近創(chuàng)作的一批作品的時候,忽然覺得,他的技術已經(jīng)走向了成熟。

     

      鄒方臣:中國書法家協(xié)會考級中心考官

            山東省書法家協(xié)會副秘書長(駐會)

            山東省青年書法家協(xié)會副主席

            山東省書法家協(xié)會培訓中心主任

            先后結業(yè)于:中國藝術研究院中國書法院首期研究生課程班;清華大學美術學院霍春陽傳統(tǒng)繪畫高研班。

            曾任:清華大學美術學院高研班顧亞龍書法工作室助教。

            作品:榮獲山東省政府最高獎第四屆泰山文藝獎書法類一等獎

            山東省書協(xié)首屆國展精英展十佳

            北京水墨公益基金會,中國書協(xié)青少年工作委員會提名為山東省十大青年書法家.

            另:20余次參加中國書協(xié)主辦展覽(其中中國書法最高獎中國書法蘭亭獎第一屆第二屆第四屆入展)


     

     

     

     

     

     

       我們定會為清雅之氣駐足

        ——鄒方臣書法雜談

      齊玉新

      我一直以為,書法藝術其實就是兩個層面,其一是技術層面,這是具象的,比如線條質感、結構形狀;其二就是精神層面,這是抽象的,比如氣質、格調以及其他情趣等。古人說“技近乎道”這句話是非常深刻且精辟的!沒有技術的承載,道附載何處呢?那么,技術的成熟不僅可以使一個書法家更好的將其精神的東西搭載其上,而且也因之形成屬于自己的技術語言--風格。

      鄒方臣的書法十年前我就見過很多,今天當我再次見到他新近創(chuàng)作的一批作品的時候,忽然覺得,他的技術已經(jīng)走向了成熟。一張張翻檢他的各種書體、風格的作品,感覺就是----干凈、凝練、率意。所謂干凈,就是他的用筆非常到位,這個可以從他每一根線條中發(fā)現(xiàn),其用筆的起行收動作完美流暢,沒有那種鋒面失控造成的破綻,而且也沒有多余的纏繞,來路清楚;所謂凝練,這其實是對技術具有高度控制能力之后的減法,所以他的線質飽滿干脆,沒有花哨的東西在里面,這也是作者對行草書以及隸書書理的理解基礎上所做的刪繁就簡和提煉;所謂率意,應該是建立在技術自信的基礎上所表現(xiàn)出來的一種心性——膽大而不妄為,信筆而不荒率。如此,鄒方臣的書法直觀的感覺就是高人一籌了。書法,到了一定程度,其實就是在做減法,保留有用的,多余的一點都不要,最后技術達到了無招而生發(fā)的境界,于是,技術逐漸過渡到精神層面,來流露作者的精神和審美取向。作書,繁復容易簡潔難!這也如同做事,羅哩羅嗦、效率低下的人多,而三下五除二利利索索的把事情做好的高效能力很難。作書,又何嘗不是如此呢!比如,我們去觀察一下魏晉書法,尤其是王羲之的《圣教序》以及《十七貼》就會發(fā)現(xiàn),書圣以及那個時代的書寫者們,他們寫字非常樸實,沒有一點炫耀的成分,他們筆下流露的就是最自然的書寫狀態(tài),他們并非要寫給誰看、寫給哪個展覽,他們只是在書寫著,不為功利……我以為,方臣這兩年的書寫狀態(tài)似乎已經(jīng)開始進入到為自己書寫或者寫給自己看的境界了,如此,作書也就少了掛礙,那種筆底所流露的自然情趣就多了起來,作品也更加耐品了。

      當技術達到一定程度之后,自然而然的精神便因為技術的成熟而附焉。所以當很多人孜孜以求個人風格的時候,其實恰恰離書法的“道”越來越遠了……顯然,方臣的書法,通過對技術的修煉,有意無意的邁向了“道”的道路,至少他目前的作品透出了一股清雅之氣,這種氣息自然也是高格調的。書法,到了最后,比的是格調,而你建立什么樣的技術體系和技術追求,最終也就決定了你的格調高低,這也是為什么有的人越寫越俗的關鍵所在。書法一旦寫俗了,技術肯定也是有缺陷的,當然這也和一個人的格調有關,所以書如其人,唯俗不可醫(yī)。

      僅就我個人而言,書法我喜歡清雅的風格。畢竟,書法是文人的一種雅好。在當代一個急功近利的浮躁時代,能夠心存清雅之氣,,這種君子之風,無疑也是當代書法最缺少最寶貴的東西,這一點,我在方臣的書法中看到了。我堅信,當我們有一天驀然回首----那些繁華似錦的書法都是浮云的時候,鄒方臣書法中那種清雅之氣是多么與眾不同、多么值得我們駐足!2013年9月27日夜

初審編輯:
責任編輯:陶云江



大眾網(wǎng)版權與免責聲明
1、大眾網(wǎng)所有內容的版權均屬于作者或頁面內聲明的版權人。未經(jīng)大眾網(wǎng)的書面許可,任何其他個人或組織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將大眾網(wǎng)的各項 資源轉載、復制、編輯或發(fā)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場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資訊散發(fā)給其他方,不可把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務器或文檔中作鏡像復制或保存; 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眾網(wǎng)的任何資源。若有意轉載本站信息資料,必需取得大眾網(wǎng)書面授權。
2、已經(jīng)本網(wǎng)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大眾網(wǎng)”。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wǎng)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凡本網(wǎng)注明“來源:XXX(非大眾網(wǎng))”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wǎng)贊同其觀點和對 其真實性負責。本網(wǎng)轉載其他媒體之稿件,意在為公眾提供免費服務。如稿件版權單位或個人不想在本網(wǎng)發(fā)布,可與本網(wǎng)聯(lián)系,本網(wǎng)視情況可立即將其撤除。
4、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wǎng)聯(lián)系的,請30日內進行。

 

本網(wǎng)特稿

重磅專題

泰安新聞

論壇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