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熱線:0538-8582000

通訊員qq群:40376627

大眾報業(yè)集團主辦

首頁 > 首頁泰安新聞

高原上的"格;" 玉樹支教老師馬廣超回泰安老家了

2014-01-03 13:30:00 作者:晁彤彤  來源:泰山晚報
每年的支教生活從旅程開始,從山東泰安老家到青海西寧,需要坐26個小時硬座,從西寧去玉樹,還要坐20個小時大巴。玉樹處處是險途,馬廣超回玉樹州的路途要經過通天河,河道水流湍急,河沿岸淺灘難行。

    馬廣超回到泰安!”緢笥浾摺£送當z

      本報記者晁彤彤

      最近幾天,馬廣超從玉樹回到家中了,“當地學校的教師資源漸漸多起來,不那么急需老師了,我的任務就完成了!瘪R廣超笑著對記者說,或許以后不再去玉樹支教了,但玉樹的孩子們卻夜夜縈繞在夢中。他腦中忘不掉的是記憶,臉龐上抹不去的是高原紅。

      6年前開始自費支教

      故事從2008年3月說起,馬廣超大學畢業(yè)一年后自愿來到玉樹藏族自治州囊謙縣海拔最高、條件最艱苦的麥曲小學,開始自費支教的人生旅程。6年支教生活,沒有一分錢報酬,需要克服常人難以忍受的高原反應,他幫助藏族孩子學習漢語文化,先后在玉樹2個縣3個鄉(xiāng)8所學校教書;在玉樹地震中幫助藏民抗震救災、重建家園,國歌第一次在那偏僻的地方唱響,國旗第一次在那遙遠的地方升起。

      每年的支教生活從旅程開始,從山東泰安老家到青海西寧,需要坐26個小時硬座,從西寧去玉樹,還要坐20個小時大巴。之后,馬廣超需要搭順路車,回到海拔3000多米的仲達鄉(xiāng)。

      仲達鄉(xiāng)中心寄宿學校,或許是他在玉樹呆過的最后一個學校,離開學校前,馬廣超有一個成為當地正式編制教師的名額,“留給有需要的教師吧!瘪R廣超婉言拒絕,如果學校不再缺教師,他的支教心愿也就完成了。

      離校前,上了一堂告別課

      在離校時,他沒有正式告知學生,而是給大家上了一堂告別課。馬廣超把課堂視頻放給記者看,黑板上方是他教授給大家的一句話,“黑發(fā)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兩旁分別掛著學生們的“中國夢”和漢藏優(yōu)秀習作。馬廣超在講臺上慷慨激昂,激勵學生們樹立人生目標,為實現夢想而奮斗。端正坐在課桌旁,學生們或舉手回答,或默默記錄,他們不知道過完年或許見不到馬老師了。

      玉樹的點滴縈繞夢中

      沒料到,回到家鄉(xiāng),夢中浮現的卻是玉樹的日日夜夜?朔咴磻驼Z言不通,馬廣超支教第一課是教孩子們用肥皂洗臉。之后,每天早上7點,他準時叫學生起床整理內務,7點15分帶孩子們跑操,7點30分帶他們去河里洗臉。2008年9月,只有1名代課教師的瓦作村小學向馬廣超發(fā)出邀請,他記得那里一日三餐就是土豆、卷心菜。在瓦作小學,他度過了支教的第一個寒冬,取暖就是干牦牛糞。在吉來,他教這里的學生洗臉學文化,自己也努力學習藏語。從2008年3月支教至今,他已經支教過8所學校。

      總有美好的友誼留在心中,馬廣超清晰地記得2008和藏族教師、家長一起吃水餃的熱鬧場景。“當大家手忙腳亂地包好水餃下好一鍋時,來了一位學生家長,我們邀請他一起吃!瘪R廣超說,“水餃在當地很稀罕!彪m然自己做飯水平一般,但是他包的水餃贏得兩位藏族老師和藏族家長連連夸贊,水餃很快被“搶光”。

      至今,馬廣超還有一個心結,“如果沒有我,他們不會出事!瘪R廣超歉疚地說。2010年9月,一次偶然的機會,馬廣超結識了來玉樹為災區(qū)學生捐贈物資的香港志愿者曾敏杰,10月底,曾敏杰一行帶著物資從玉樹前往瓦作、麥曲,就在距離麥曲80公里的路上,車隊遭遇車禍,志愿者曾敏杰和楊浩不幸遇難。2010年底,曾敏杰的愛人在北京建起以曾敏杰和楊浩命名的基金。馬廣超對兩位志愿者的遇難懷著深深的愧疚,在去年底離開玉樹后,他第一時間想去北京基金幫忙,“當時,他們對我說,如果我懷著愧疚之心去工作,完全不必要。”思考之后,他回到了家中,想讓時間漸漸淡化,但是同胞情、愛心友誼有增無減。

      玉樹處處是險途,馬廣超回玉樹州的路途要經過通天河,河道水流湍急,河沿岸淺灘難行。有時道路僅夠一人通行,滿地結冰,氣溫也降到零下二十多度。在玉樹一待就是6年,或許他都沒想到在這里會經歷這么多的生死考驗,每次他都感嘆自己“命硬”。

      地震時曾給父母寫遺書

      2010年4月14日,青海玉樹遭受7.1級強地震,正在囊謙縣查榮掃盲中心支教的他緊急疏散學生并投入救災。忙碌一天后,馬廣超深夜給父母寫了第二封遺書,并交給一位熟悉的大阿喀(大和尚)。與那些生死考驗相比,支教最難忍受的還是孤獨!耙荒曛羞B一個漢族人也見不到,感覺自己不會說漢語了。”馬廣超說,有一次,一個漢族志愿者來麥曲調查情況,他很想跟老家的人見一面,聊一聊,但是感覺特別緊張害怕,“不知道說什么,當時我真想找個老鼠洞鉆進去。每年回家,總感覺自己連正常的交流也不會了!

      支教的歲月里,泰安小伙始終是自費,不忙的時候他就自己出去采蘑菇,找冬蟲夏草,賺一點回家的路費,給學生買一些學習用品。有時候他連回家的路費也湊不齊,也會接受一些愛心人士幫助,也結識了朋友,大伙在他的幫助下將愛心款、衣物送到玉樹。

      何時結束支教生活,馬廣超說要看當地的需要。如今,學校教師資源并不緊張,他感覺使命完成了。

        原標題:玉樹支教老師馬廣超回家了

初審編輯:陶云江
責任編輯:聶艷艷



大眾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1、大眾網所有內容的版權均屬于作者或頁面內聲明的版權人。未經大眾網的書面許可,任何其他個人或組織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將大眾網的各項 資源轉載、復制、編輯或發(fā)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場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資訊散發(fā)給其他方,不可把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務器或文檔中作鏡像復制或保存; 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眾網的任何資源。若有意轉載本站信息資料,必需取得大眾網書面授權。
2、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大眾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大眾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 其真實性負責。本網轉載其他媒體之稿件,意在為公眾提供免費服務。如稿件版權單位或個人不想在本網發(fā)布,可與本網聯系,本網視情況可立即將其撤除。
4、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30日內進行。

 

本網特稿

重磅專題

泰安新聞

論壇熱帖